【胜诉故事】农家乐遭强拆索赔无门,律师凭关键证据成功维权帮老板获赔335万
2019年4月28日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山东枣庄某运河北岸边的“浣溪小筑”农家乐就已开始忙碌。佟博在院子里巡视,看着19间房屋在晨光中舒展轮廓,满心欣慰。这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却没料到几小时后会化为废墟。
时间回溯到2008年3月,他和街道办事处经委签租赁合同时,这里只是几间破旧房屋和一片荒地。合同写明租赁到2038年,用途为养殖业及餐饮业。随后,他依法注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餐饮、住宿服务。十年间,他投巨资建房装修,增设鸭棚、果树等,将农家乐打造成集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经营实体,生意红火,成了当地地标。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2018年12月被打破。水利管理部门以“建设阻碍行洪的建筑物”为由,下达《责令改正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其自行拆除。佟博看着自己经营多年且手续齐全的农家乐,满心不解与愤怒,他认为经营场所已存在多年且手续齐全,未予拆除。
次年4月,防汛指挥部下《清障催告书》,要求三日内清除。没等佟博缓过神来,指挥部又作出《代履行决定书》,决定强制拆除。随着一份份文件的到来,佟博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多次试图沟通,却始终无果。月末,涉案建筑物被强行拆除,十年经营的农家乐瞬间化为废墟,佟博站在废墟前,心如刀割。
强拆发生后,佟博求助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经过研判接受委托,指派律师曹焱、马亚轩代理本案。冠领律师介入后,先聚焦强拆合法性核查。他们没有直接驳斥,而是先梳理行政程序链条。在调取《代履行决定书》及强拆记录后,律师发现防汛指挥部强拆前,未测量登记建筑物面积、结构,未委托第三方评估。
基于此,两位律师立刻意识到,这违反《行政强制法》关于“强制拆除应保全证据”的规定,程序有瑕疵。面对防汛指挥部“原告未提供合法损失依据”的主张,律师转换思路,从对方证据入手,2019年1月当地公证处对酒店客房、餐馆、佛堂等地面附着物的录摄拍照保全,这些影像资料清晰记录建筑物及设施的真实样貌,成为驳斥对方的关键筹码。
随后,律师代理佟博提起行政诉讼。庭审中,防汛指挥部委托代理人辩称:“佟博建筑物属于阻碍行洪的违法建筑,不应获得赔偿;且我方已对室内物品进行公证保存。”
对此,冠领律师并未急于反驳,而是先建立逻辑框架:行政行为合法性需程序与实体并重。律师指出,即便建筑物违法,强拆仍需守程序。被告未登记评估致损失不明,依“举证责任倒置”,应由被告担责。
经审理,法院最终采纳了冠领律师的代理意见,判决防汛指挥部限期向佟博赔偿各项损失335万元;并以赔偿数额为基数,支付相应资金占用利息。拿到判决书时,佟博积压的情绪得以释放。他紧握律师的手连声道谢,律师看着他,也露出欣慰笑容。这场维权,不仅是赔偿,更是对其十年心血的认可。(文中人物除代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张冠彬
文章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