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拆迁官网> 冠领新闻> 行业新闻

【胜诉故事】百万补偿争议未停1300平米厂房遭强拆,冠领律师盯准程序破绽化险为夷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5-05-16 09:39:35 字体: [ ]

  征收补偿尚未谈妥,银行账户“被迫”收取112万补偿,而后1300平米企业厂房遭遇强拆。徐女士作为安徽淮南某汽车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这一连串关于企业征迁的问题困扰了两三年。看冠领律师如何利用专业和执着,为其逆转颓势!

【胜诉故事】百万补偿争议未停1300平米厂房遭强拆,冠领律师盯准程序破绽化险为夷-1

  一切要从2017年说起。那年安徽淮南因城镇建设需要征收土地,徐女士经营的汽车公司厂房被划入征迁范围。此后数年,地方行政部门虽多次协商补偿,但因补偿数额难以弥补该公司的损失,双方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直到2023年,该行政部门向汽车公司下发了一份《限期拆除通知书》,称案涉厂房为违法建筑,要求限期自行拆除。

  徐女士认为厂房建成多年,办理了相应证件,怎么可能突然违法呢?她据理力争,坚称手续合法,可厂房仍在2024年遭到强制拆除。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厂房顷刻化为废墟,屋内价值百万的汽车配件和经营设备也一并被掩埋。为了挽回损失,徐女士代表公司委托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指派了专业处理拆迁纠纷的律师韩冬承办此案。

  冠领律师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地方行政部门声称是合法拆除,因为他们手里有双方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且已支付了112万元。而徐女士却告诉律师,她对协议内容一无所知。不过她想起曾经行政部门催促签字,说签了才能拿到钱,她因此签过一份空白协议。徐女士还坦言,公司账户确实收到了112万元转账,但没有备注用途,也没有任何通知;因双方没有确定过补偿金额,她也从未提供过银行账户,所以至今没有动过这笔钱。

【胜诉故事】百万补偿争议未停1300平米厂房遭强拆,冠领律师盯准程序破绽化险为夷-2

  行政部门手里的证据看起来非常“坚固”,想要佐证徐女士所述的事实并非易事。但冠领律师并未退缩,而是收集了厂房的相关证照、强拆过程的录像、银行流水单、行政部门提供的拆迁补偿协议等证据,通过反复研究,发现了关键破绽。协议中未约定拆除期限,且所谓的补偿款支付后,行政部门未通知腾退便突然强拆,此行为不符合常理,同时也违反了法律关于强拆前必须履行催告、听取申辩等程序的规定。律师据此代理汽车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行政部门提交拆迁补偿协议和转账记录证明已履行补偿义务,拆除厂房合法。

  冠领律师当庭质证并阐述案涉协议的由来,直指协议真实性存疑,内容并非出于徐女士的真实意思表示。律师随后援引《行政强制法》指出,首先,该行政部门不具有强拆职权,其没有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也没有履行催告程序,更没有接收到征收部门的强制执行决定便强拆房屋,超越了职权,违反了法律规定;其次,行政部门要强制搬迁和拆除必须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其并没有申请,违反了法定程序。

  2025年3月,法院经审理,支持了冠领律师的观点,判决确认地方行政部门对汽车公司房屋及附属设施强制拆除的行为违法。

  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程序不重要,结果更重要,但就是一个个程序细节,构筑起了公民权利的堡垒。本案中,冠领律师正是凭借对细节的把控找到程序破绽,助汽车公司赢得了维权的胜利。

【胜诉故事】百万补偿争议未停1300平米厂房遭强拆,冠领律师盯准程序破绽化险为夷-3

【胜诉故事】百万补偿争议未停1300平米厂房遭强拆,冠领律师盯准程序破绽化险为夷-4

【胜诉故事】百万补偿争议未停1300平米厂房遭强拆,冠领律师盯准程序破绽化险为夷-5

  撰稿人:郭滢

  审稿人:张冠彬

  文章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