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拆迁官网> 冠领新闻> 行业新闻

【胜诉故事】山庄部分地上附着物遭强拆,律师直击程序违法助村民维权获胜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5-07-15 10:23:22 字体: [ ]

  2023年的深秋,辽宁本溪某村的山林褪去了色彩。枯黄的落叶铺了厚厚一层,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声响,宛如一声声无声的叹息。王春明站在一处山庄的废墟前,风从山谷间穿过,卷起几片残破的塑料薄膜,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又轻轻落下。

【胜诉故事】山庄部分地上附着物遭强拆,律师直击程序违法助村民维权获胜-1

  八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荒沟。乱石堆叠,杂草丛生。但王春明看中了这片地的潜力——背靠山林,临近水源,稍加改造,或许能成为一处绝佳的度假胜地。他与施工队取得联系,开挖鱼塘、栽种果树、建造房屋,硬是将这片荒沟改造成了一座有模有样的山庄。松榛参源绿色种植基地,这个名字是他亲自起的,带着点朴素的期许。

  最初几年,日子并不轻松。鱼苗刚放进去,一场暴雨冲垮了堤坝;果树刚挂果,又遭了虫害。但他耐得住性子,一点点调整,一点点修补。渐渐地,鱼塘里的鱼肥了,果林里的梨子甜了,林蛙在池子里蹦跳,人参在地里悄悄生长。山庄迎来了客人,城里人驾车前来,在树荫下搭建起帐篷,一待便是一整天。

  他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安稳地过下去。2022年,当地高速公路的规划图铺到了镇政府的办公桌上。红线划过的区域里,赫然包括他的山庄。征地通知下来时,他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在两份《征地动迁补偿协议书》上签了字。640万元补偿款,分两次支付,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他盘算着,这笔钱不仅足够他在其他地方重新开始,甚至还能为儿子在县城购置一套婚房。

  拿到第一笔补偿款后,他便着手搬迁事宜。那些能够搬走的设备都已拆卸妥当,在村民们的协助下,鱼塘里的鱼也捕捞了大半。果树砍了几棵,剩下的,他想等最后期限到了再处理。毕竟,有些东西不是说丢就能丢的。

  可镇政府显然没这个耐心。2023年10月,天刚蒙蒙亮,推土机的轰鸣声就碾碎了山间的寂静。王春明赶到时,挖掘机已经推倒了最后一间屋子,鱼塘堤坝被挖开,即将收获的人参和林蛙养殖设施毁于一旦。经人介绍,王春明找到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指派律师刘小明代理此案。

【胜诉故事】山庄部分地上附着物遭强拆,律师直击程序违法助村民维权获胜-2

  接到王春明的委托时,距离2023年10月的强拆已过去一个月。冠领律师抵达本溪时,第一场雪刚覆盖了“松榛参源绿色种植基地”的废墟。律师踩着地上的积雪,在坍塌的房屋骨架间穿行。律师在鱼塘堤坝的断裂处,发现了新抹的水泥痕迹,这与补偿协议里“旧堤坝”的描述明显不符;看护房的废墟中,一枚卫生许可证的碎片卡在钢筋缝隙里,证载日期显示这处建筑的翻修时间晚于评估报告的基准日。最关键的发现藏在林下的积雪里:六十七个规整的人参种植畦,与评估报告中“五十畦”的数字形成了对比。

  回到临时住处,律师将收集到的证据分类归档。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强拆前后的对比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视频证据被逐帧截取,标记出推土机闯入的时间点与执法人员未出示证件的画面。

  律师开始梳理王春明提交的证据,在《征地动迁补偿协议书》的补偿明细页,企业动迁91项的清单旁被贴上了便签,注明其中6项与现场勘查结果不符;本溪房地产土地评估咨公司的报告里,“林蛙养殖设施”的照片被放大,与王春明提供的实际设施照片形成鲜明对比。最关键的突破出现在一份镇政府出具的证明文件里,文字记录显示评估报告存在未涵盖项目,这与补偿协议中足额补偿的表述形成了矛盾。情况明晰后,律师代理王春明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镇政府主张强拆是“代履行协议义务”,并提交了补偿协议和催告记录。冠领律师播放了强拆视频:画面中工作人员未出示任何执法证件,推土机直接撞开大门。根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规定,行政机关无强制执行权时,必须申请法院执行。结合尚未生效的补偿安置决定书(共两份,其中一份还未生效),律师表示,镇政府在决定书未生效、未申请法院的情况下自行强拆,明显越权。

  面对镇政府提出“已足额补偿”的辩解,律师出具评估报告造假的鉴定意见、王春明三次书面异议的送达记录、未纳入补偿的人参种植区照片等证据,强调协议约定的补偿仅涵盖部分设施,王春明对未补偿部分仍享有所有权,镇政府的强拆行为侵犯了合法权益。

  2025年3月,法院经审理,判决镇政府于2023年10月对王春明所有的地上附着物实施的强制拆除行为违法。

  胜诉后,王春明开始着手申请赔偿。他算了一笔账,包括山庄被毁的直接损失、搬迁费用等,总金额远超640万元。他知道,这将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但有冠领律师的支持,他有了信心。(文中除冠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毛梦遥

  审稿人:段光平

  稿件类型:原创B